2014年上半年,珠海市工商局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双打”工作,努力遏制制假售假现象,维护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1-5月份,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案件87宗,案值72.9万元,罚没金额78.8万元,其中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43宗,案值60万元,罚没金额63.9万元。
一、抓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对流通环节销售的茶叶、糕点、凉果蜜饯、麦片、汤圆、牛肉丸等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共抽查119批次,其中合格89批次,不合格30批次;同时全力配合省局做好春季肥料商品集中抽检工作,在斗门区和金湾区共组织抽查了25个批次的农资商品,合格25批次,合格率为100%。
二、统筹组织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一是加强节日的监管。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对全市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其他批发零售经营户加大巡查监管力度,重点检查了烟酒、糖果、饼干、肉制品、乳制品、糕点等食品的经营情况,维护节日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对专业市场的监管。2月份,组织对湾仔沙电脑城、翰高电脑城、海城电脑城及吉大电子城等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场内经营行为,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者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和抵制侵权假冒商品的意识;5月份,组织执法人员对瀚高电脑城展开打击销售非法出版物突击检查行动,查获销售盗版光碟店铺2家,收缴盗版光碟近7000余张。三是加强拱北口岸地区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重点组织开展了眼镜、服装等行业的专项打假行动,共检查口岸地区经营店铺150家,立案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经营行为14宗,查扣眼镜86副,皮鞋11对,服装27件,皮包56个。1-5月,拱北重点地区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案件34宗,案值7.35万元。四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省工商局发布的不合格农资通报情况,市工商局针对农资经营户进行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231台次,出动执法人员695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主体199户,立案查处农资案件5宗,案值0.832万元,罚没1.892万元,受理投诉4件,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4.3万元。
三、开展联合执法协作,形成打击合力
1月份,市工商局金湾分局与高栏港经济区打假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行动,对辖区内的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3月份,各分局与市农业局开展农资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排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3月和5月,市工商局与市知识产权局对前山沃尔玛超市、三灶鹏泰百货、得一超市、苏宁电器等超市(商场)开展商标、专利联合专项检查,向经营者发出《商标侵权风险提示书》,还结合实际对经营者进行了宣传教育和行政指导。
四、举行公开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活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有关工作部署,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震慑违法分子,展示我市工商系统打假成果,3月14日,市工商局举行公开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活动,销毁的假冒伪劣商品包括食品、饮料、酒类、汽车配件、箱包皮具、服装、手表、电子产品等,涉案货值(市场评估)1.1亿元。
五、结合新《商标法》的颁布实施,加强宣传教育,打防结合
一是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并发布“驰名商标”、“商标侵权”、“制售假冒商品”等四个宣传主题的公益广告,透过人物的现实生活或企业的经营实际将《商标法》的规定生动地演绎出来,增强宣传效果。二是在《珠江晚报》开设新《商标法》宣传连载专栏,解读新法亮点。该专栏从5月21日起至6月15日隔天刊登,共发布12期。三是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在辖区开设现场宣传(咨询)点,面对面向公众宣传商标法律法规知识。活动中共发放《商标法》、《新商标法亮点解读》等宣传材料2000余份,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读新《商标法》等形式,大力宣传商标知识,增强社会各界重视和保护商标权的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